配资查询网
南方有“+音”,每周与您准时相约。
他是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婚后不久就奔赴抗日前线。
她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子,独自在家照顾老人,苦等丈夫归来。
他负伤返乡后,她以瘦弱的肩膀挑起生活的重担,照顾伤病的丈夫。
几十年后,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时年96岁的抗日老兵给妻子披上婚纱。
这张银发婚纱照,是他对妻子深沉的爱,更是一代人的爱情图腾。
01
离别,战火中的仓促婚礼
1938年,何明星经人介绍与同乡汪学华成婚。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两人的婚礼极为简朴——没有婚纱照,没有结婚证,只在乡邻亲友的见证下,完成了拜堂成亲的仪式。
婚后不久,何明星入伍奔赴抗日前线。临走前,何明星握着妻子的手,安慰说:“我去把鬼子打跑,你安心在家等我回来。”
何明星一走就是几年。彼时湖南作为抗战拉锯战场,长沙会战、衡阳保卫战相继爆发,十分惨烈。在一场战斗中,何明星的班长壮烈牺牲,他当了替补班长。
炮火连天中,不断有战友倒下,谁也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何明星恨透了日军,誓要和战友把日军赶出中国;同时,他又特别想念新婚妻子,他多次写家书,却因邮路断绝,没能寄回家乡。
丈夫杳无音讯,汪学华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担,白天,侍奉公婆、操持家务、耕种农田。晚上,她还在油灯下纺线织布,赚取口粮维持一家生计。
很多人都说何明星已经战死,邻居也劝汪学华改嫁。她始终摇头:“明星去打鬼子了,我得替他守着这个家。”
02
坚守,汪学华的孤勇岁月
1944年长沙沦陷后,何明星音讯全无。
每当听到有战士阵亡的消息,汪学华就翻山越岭到县城打听丈夫的下落。经常这样风尘仆仆地奔走,却没有打听到任何消息。邻居劝她死心,她反而安慰邻居:“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至少证明他还活着。”
汪学华这一等,就是5年。这5年艰难的时光,把她从当初的新婚少妇磨成了一个面容憔悴、手上满是老茧的妇人。支撑她一直咬牙坚持的,是心里的信念:丈夫一定会回来!
1945年抗战胜利后,何明星拖着伤病之躯返乡。他左腿受伤,还感染了疟疾。当时疟疾致死率很高,他靠着坚强的意志活了下来。战后交通瘫痪,他和一些老兵一起一步一挪,朝家乡的方向慢慢走,他自己都不知道走了多久,终于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家。
当何明星推开那扇熟悉的家门时,汪学华看到瘦得只剩下骨头的他,又心疼又欢喜。心疼的是,丈夫在外肯定受了不少苦;欢喜的是,不管怎样,人回来了就是圆满。
回家后,何明星因身体伤残不能干重体力活,汪学华还和以前一样白日种田、夜晚织布,换钱给何明星治病疗伤。何明星觉得自己不能为妻子分担,很过意不去。汪学华却大咧咧一笑:“我们是夫妻,就不要计较干多干少啦,你把身体养好了,比什么都重要。”
03
告白,迟来的婚纱照
日子就这样过着,两人相互扶持,从青丝走到了白头。
两个老人相濡以沫几十年,从来没有红过脸。在村子里,总能看到这对银发老人相扶相伴的身影,那是青山绿水间最亮丽的风景,也是村里夫妻恩爱的楷模。
2016年七夕前夕,郴州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协会和永新县志愿者协会探访慰问何明星和汪学华夫妇。
当志愿者问及这辈子最遗憾的事时,时年96岁的何明星比画着:“结婚几十年了,当年走得太急,连张结婚照都没有……要是有机会,她也像现在的新娘子一样,穿那么长的白纱裙(婚纱),一定也很好看。”
为了圆老爷子的梦想,志愿者决定为夫妇俩补拍婚纱照。
拍婚纱照那天,化妆师给两人化好妆,汪学华穿上洁白的婚纱后笑得合不拢嘴,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年轻岁月;何明星挺直佝偻的背脊,西装扣得一丝不苟,努力“恢复”当年的帅气模样。
拍摄时,两个老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这是他们厮守岁月中最默契的动作,“我们结婚几十年了,从来没有打过架,也没吵过架”。
为老人拍照的摄影师志愿者廖卫国说,老人们温馨的场景让他放缓了动作。“以前给别人拍照时,会特别在意光线、动作,可在那一刻,我觉得这些都不重要,老人们脸上岁月的痕迹,看向彼此的眼神,就是最好的呈现,就是跨越半个世纪最美的爱情。”
今天的“+音”到此结束,感谢聆听。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主播:马业忱
录制:甘展平配资查询网
博盈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